大国呼唤大商,大商推动大势。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人性得到的释放。很多草根群体走出家园,与命运抗争,在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立于潮头,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新发地市场,就存在一批大商巨贾,他们从原始的“贩夫走卒”一路发展成农产品流通的“四梁八柱”,其历程异常坎坷艰难,其故事足以振奋人心,其模式值得推而广之。
陈恩江,天兰公司负责人,入行13年,从种苗、农资到销地大仓,他逐步建立了香蕉产业全供应链。每一个重要节点,都精心布局,开设“试验田”,做技术研发,反复验证,精益求精,一旦达到既定目标,就可以快速复制,扩大规模,全面推广。他的目标是建立全国香蕉产业标准,并影响到世界各地。
陈恩江的家乡是安徽无为,家中有兄弟三人,他出生于1976年,大哥比他大七岁,二哥大三岁。陈恩江的爷爷,是一个农村强人,凭开饭馆让陈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家早在村里盖了砖房,电视电话,楼上楼下,家庭条件整体不错,但是爷爷教导他们兄弟几个要学会自立,凭本事立于天地之间。初中上到二年级,他就提前踏入社会,到南京闯荡,本想凭的早点生意开启创业之路,但不到一年就坚持不住了。94年他来到北京,以100元的月薪帮别人卖早点,3个月后,自己跑到崇文门人才市场自谋职业,被安排到饭店去切菜,月薪200元,干到1995年底,就回家过春节了。
“过完春节,在天津搞餐饮的大哥叫我去帮忙,让我临行时帮他带一些调料,等我人到天津时,他的餐馆已经倒闭。”他们兄弟二人听说到天津红旗市场批发水果特别好卖,于是选在李七庄先达大酒店对面,支起了马路摊,开始卖苹果。刚开始每天有50多元的收入,不到2个月每天就可以挣到200元以上,兄弟二人坚定的做起了水果生意。一年之后,有人建议我们做香蕉。那时陈恩江才21岁,每个月挣一万多元,晚上兴奋的睡不着。靠着勤奋努力,他终于在外面打拼出自己的“天地”,实现了创业路上的从0到1,从此人生开挂,一路狂奔。
他的发展轨迹就是一直向产业链源头靠拢,从别处批发香蕉,不如直接到产地批青蕉自己熏,再一算帐,自己种香蕉成本更低,就在广西崇左租下500亩地做实验,种出好产品后,心里就有底了,种植规模逐步扩展,达到万亩以后,总的做了复盘,决定进军农资和苗木领域,从产业链的源头抓起。就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香蕉行业比较完整的供应链,陈恩江凭借多年的销售经验,敏锐的察觉到了消费趋势发生了深刻变革,以前人们对香蕉先追求外观,再看口感,对健康基本无感,现在食品安全时有发生,同时农产品极大丰富,选择性太多,消费者反而不知如何是好,对产品的消费标准悄然发生逆转,一是看健康,二是看口感,对外观不再做硬性要求。当然,的品牌,往往是三者兼具。
图片
做健康产品,是陈恩江一生的追求。由于广西的土地长时间使用,导致黄叶病蔓延,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净土。2006年,他跟合伙人决定进军东南亚,在万象买下几万亩地,做了新的布局,进口香蕉供应圈里突然冲进了一匹大黑马。他们将基地种满香蕉后,开始建索道,盖了占地10万亩的加工间,配套做了一个500㎡的预冷库,在每亩蕉园上投入16000元,平均比其他企业多投入三四千元,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天兰公司是外行,钱没有花对地方,结果香蕉上市后,在市场上大获全胜,得到消费者普遍认可。之后天兰就开始被模仿,同行竞相学习,但是多数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的四不像,生产的香蕉根本无法和天兰相比。
陈恩江身上有着明显的企业家精神,在人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满怀希望的往前冲,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他时刻谨记着爷爷的教诲,任何商业的起点,都是使消费者获益;然后,用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以完整的产业链来优化利益相关者的消费结构。陈恩江发下泼天大愿,就是要用天兰公司来重塑香蕉行业新标准,每一个节点,他都压倒性的投入资金和精力,以时间换效率,坚持长期主义价值,精耕细作,以工匠之心生产天兰香蕉,他给公司立了一个口号:当品质和钱相遇时品质先行,钱让路。
持续研发是企业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门。他把每年5%的利润投入到研发中,每个环节都要先试验,成功之后再推广。他相信实践出真知,摒弃侥幸心理,从不在决策上冒风险。用精益管理对待每一件事,他的种植基地首先要做土壤改良,先化验土壤酸碱性,再以种香蕉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来改良,有益菌可灭杀有害菌,同时可以让土壤宽松,增强土壤肥力,利于香蕉生长。在技术层面,他原则性极强,严格“遵照医嘱”,肥不能减,肥不能停,肥不能换。陈恩江坚定的说:“生物菌是种出好香蕉的制胜法宝。”他兴之所至,还透露了香蕉种植的三张底牌,提升口感靠牛粪,提高硬度靠鱼骨,保持品相、色泽靠花生油饼。真是一个极为真诚的人,对知识分享不藏私、不打折扣,和盘托出,满心期望整个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由于在生产端压倒性的投入,天兰的香蕉完全经得起各种考验,经过他们熏的香蕉可比其他企业多存放2-3天。在疫情期间,由于关口办理手续时间长,一停就是十多天,很多公司办完手续后发现香蕉已经变质了,不得不花钱雇人帮忙清理,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天兰公司的香蕉几乎完好无损,事后细想,全凭之前下的硬功夫,一是生态肥种植细菌少,二是就地进行预冷,确保运输途中香蕉品质不受损,通过关口的这段经历,陈恩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坚定了长期主义的价值,付出一定有回报。
产地的建设如火如荼,销地的布局也必须同步进行,陈恩江在天津沙窝市场租了1万平米的冷库,拿出1/4的面积,建了32个气调库,用来加工香蕉,每天可加工16000箱。2020年年底,他再次来到北京新发地市场,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并表明自己在新发地开设销售中心、进军首都市场的决心,得到了张玉玺董事长的大力支持。至此,陈恩江几乎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各环节无缝对接,为消费者、经销商和种植者提供的服务和支持。
目前,万象的种植基地已达1.7万亩,还有3万亩的扩展空间,蕉园后面挖掘机天天在动工,以开垦更多可种植的土地。预计两年内能完成开发,总规模将达到5万亩。此外,他对东南亚的某个地区也做过深入考察,此地是典型的小气候,12月至次年4月不受冻,比广西产地更有优势,人工、土地成本优势明显,在那里如果发展起规模,就可以实现整体生产成本。
为了种植基地不受任何影响,排除一切隐患,他在入园处设置了车辆、人员消毒设施,把“细菌”和“潜在威胁”拒之门外。2020年3月份,疫情蔓延到万象后,陈恩江快速反应,安排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到集市上去采购蔬菜粮食口罩消毒液等必需品,备足物资,基地加工厂实行全封闭,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成本100元每袋的大米,补贴性的卖给工人90元,优惠10%。抗疫期间,工人原本6万基普的日工资,给调到12万基普,管理层的工资上涨30%,以此确保基地2000人的稳定。
志有定向,瞄准香蕉产业链,源于几十年的生活经验。陈恩江回忆,从他记事开始,几乎所有的水果摊都摆着香蕉,香蕉是招顾客的水果。很多水果商都有批发香蕉的经历,这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相信很多消费者吃过的种热带水果非香蕉莫属。那时候,香蕉是走亲访友的必备水果,只要谁家的香蕉品质好,生意就必然火爆,顾客在买香蕉的同时,往往会带些苹果、梨、桔子、葡萄之类的水果,凭着这一洞察和判断,陈恩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香蕉产业的发展上。
他在有机种植上,也有深入的探索,于2014年开始,当时很多公司还没有这个概念。有机到底怎么做?他请了专家,从试验田开始,测土壤,调结构,维护环境,不到时机,绝不动手,等精心培育的有机香蕉成熟后,请很多专家和同行来品鉴,提意见,然后再继续优化,在追求品质的路上,绝不能停步。经过6年的坚持不懈,有机认证终于发下来了,他突然感到任重而道远,企业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赢利已不再是他的目标,创造社会价值才是他一生的追求。今后,他将用崇左市天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来引导更多的香蕉企业发展有机种植,为中国消费者生产健康吃的香蕉。
极具战略思维的他,还在东南亚买了1万亩地,作为战略储备,现在先不启用,但是需要使用时,它有决定权和主动权,各个环节的试验都没有停止,它要不断投入研发,不断创新,不断提升香蕉品质,不断完善供应链,天兰的香蕉就是要比别的品牌贵一点,别的品牌也想多卖钱,可是别人种不出来,别人的总成本也降不下去,但他做到了,他就有资格提高定价权,这是他在产品价值上真正的创新。
陈恩江回顾完自己的创业之路,内心十分感慨,他生在一个好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它成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亲身经历了这场改变亿万农民人生命运的大变革,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抓住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坚持长期主义价值,始终遵守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律,一路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终成一代大商,为香蕉行业定义全新标准,福泽广大消费者。(来源:新发地市场公众号)